为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同时为我校参加2025年湖北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优秀参赛作品,校团委决定举办武汉体育学院第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二、参赛要求
1、申报作品需填写《武汉体育学院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2),及《武汉体育学院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见附件3)。
2、各学院遴选推荐至少5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并填写竞赛作品汇总表(见附件4)参赛(成员可跨学院,以第一作者计作品归属)。
三、作品要求
1、申报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赛作品中,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科技发明制作类分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2、参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作品,原则上必须申报。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5、申报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四、作品报送
请各学院团委按照本通知要求,于11月30日前报送“挑战杯”相关材料。
(1)各项目需提交材料
①申报作品需填写《武汉体育学院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2),及《武汉体育学院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见附件3)。
②各学院遴选推荐至少5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并填写竞赛作品汇总表(见附件4)参赛(成员可跨学院,以第一作者计作品归属)。
以上材料均提交PDF电子档,按要求整理后以“本科生组/研究生组+作品类别+作品名称+团队负责人+申报表+作品书+承诺书+附录”命名,本轮材料收集不接收个人申报,必须由学院团委统一报送。
(2)学院团委汇总报送需提交材料:
①各项目材料(每件作品单独建立一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内含申报表、作品书、承诺书、附录)
②竞赛作品汇总表(电子版在原名称后添加括号填写学院名称,纸质版需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以上材料由各学院团委收集汇总后统一将汇总表纸质版签字盖章后报送至“挑战杯”竞赛项目管理办公室(艺术馆203办公室),电子版压缩包(压缩包名称为“xx学院“挑战杯”作品汇总”)发送至邮箱2020022@whsu.edu.cn,邮件命名“挑战杯校赛+学院”,联系人:张天禹。
五、赛程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0月)
校团委组织召开校赛宣讲启动会、经验交流分享会等,积极营造竞赛氛围,提高校级竞赛的参与度。
各学院面向学院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二)遴选培育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1月)
各学院面向学院全体学生(本科生、研究生),遴选符合“挑战杯”申报条件、顺应时代热点、结合学术特色、贴近评审要求的有挖掘潜质的优质项目,遴选方式由各二级学院自行安排。遴选后对优质项目进行全方位培育,着力打造优质成熟项目。各学院可结合自身学术特色,为项目配备专业指导教师。
校团委邀请专家对院系重点培育项目进行专项培育,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项目修改完善提出建议。
(三)申报评审阶段(2024年11月-2025年3月)
各学院择优向校团委报送参赛作品,作品申报时间预计截止为2024年11月30日。
校团委邀请专家对校级竞赛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经评审委员会初评,选出校赛复赛作品,邀请校内外评审专家最后进行终审,在终审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给予一定奖励,并以学院为单位,根据申报和获奖作品数量累计总分,设置“挑战杯”、“优胜杯”(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5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30分,申报且通过资格审查作品每件计10分)。
(四)省赛申报阶段(2025年4月-2025年5月)
获校级特等奖、一、二等奖的部分参赛作品将选送参加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国赛申报阶段(2025年5月-2025年7月)
获“挑战杯”省赛特等奖、一、二等奖的部分参赛作品将选送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各学院要配合校团委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动员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要坚持竞赛的育人宗旨,将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为参赛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的结合。注重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挑战杯”竞赛项目管理办公室(艺术馆203办公室)
联系人:张天禹
电 话:87190140 15071283429
邮 箱:378086355@qq.com
“挑战杯”通知qq群:486378771
附件1:竞赛作品申报说明
附加2: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3:参赛作品承诺书
附件4:竞赛作品汇总表
附件5:作品封面
附件6: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附件7: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附件8:历届获奖作品名称(选题参考)
共青团武汉体育学院委员会
2024年9月30日